我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平时劳碌于繁重的课业和繁琐的事务中,常常感慨生活的机械呆板。然而,幸运的是,我偶然选修了这门《中国戏曲欣赏》,它让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动听的旋律,甚至为我今后的生活开启一扇通往高雅和艺术之窗。
话说我们这个世界充斥满了声音,但却缺少音乐,尤其是真正的音乐。现代人为了逃避空虚,便挤进了喧闹的酒吧,在灯红酒绿中放纵自我。殊不知,那充斥于耳的声响只是在麻醉大脑的和欺骗灵魂。还有,许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貌似酷爱音乐,成天把耳机戴着,听的却是什么伤感情歌、劲爆金曲……让人或黯然神伤,或躁动不安。
听了这门课,我感叹:音乐当如此矣!透过富丽堂皇的京剧,我仿佛回到了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体验宫廷生活的豪华气派;透过婉约清秀的越剧,我又仿佛置身于杨柳岸边,目睹才子佳人成双成对的浪漫。当听到李玉刚的绝妙唱腔时,我忍不住想引吭高歌;又看到越剧王子赵志刚对青年唱家的关心,心事心生敬意。
京剧之美在于恢宏壮阔,越剧之美在于婉约秀丽,黄梅戏之美在于通俗婉转,评剧之美在于洋溢其中的纯朴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唱腔,都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成果,都是人文情怀的艺术反映。譬如《梁祝》,不仅表达了人类对真爱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习俗的坚强抗争,而且它本身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对音乐的鼓芯造诣和对艺术的虔诚热爱。这些作品,没有喧哗,无需雕饰,却最能触及人们的心灵,给人以感动和力量。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人类最原始、也最终极的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的句子都是如此富有旋律美,想必那是古人随口吟唱的歌谣。清末民初,咱们中国还没有国歌,然而在一次国际场合,代表们播放了《茉莉花》,就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打动了。音乐的力量是无形的,却巨大得无法估量,因为它作用于灵魂。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颇为纯朴,却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漓江上刘三姐和苗朗们的情歌对唱,传颂着浓烈真挚的爱情。又如陕北的信天游和内蒙古草原上飘扬的牧歌,都满载着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诠释。
不敢想象,假如没有音乐,世界将变成啥样。浩浩空间只剩吵杂的汽笛声、恐怖的枪声和狰狞的叫骂声……人们都在烦躁中忙碌,在无聊中哀怨!
于是,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音乐瑰美的国度,可以聆听奇丽的戏曲,观赏多彩的剧场,在音与画的交融中感悟人性之美、遐想艺术之妙。
音乐可以怡情,可以言志,可以致美。朗读一首情诗,辅以一段梁祝,更加缠绵悱恻;挥洒一砚香墨,伴以一曲天籁,则灵感沓至,创意纷飞……郁闷时,张口高歌,将积郁在心扉的愁绪排泄出去;欢快时,哼一段悠然的夜曲,让欢乐传递到每个角落。
不禁想起小时候在田野里放牛的情景:清风朗日,溪水欢流,牛儿在青青油草中自娱自乐,蝴蝶在烂漫繁华中怡然飞舞。我不由自主唱起欢快的童谣,一曲接着一曲,忘了归家,稚嫩而愉悦的声音飘扬在蓝天碧水之间。那是我最得意的时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到了多愁的雨季,开始陶醉在刘德华、张学友、周杰伦那撕心裂肺的流行歌曲中……现在,我的音乐花园又开辟了一条幽雅之路,“曲径通幽处”,我迷恋于优美的民歌和戏曲中。课间的二十分钟,我会一人在楼梯窗前自娱自乐地高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感谢音乐,愿此生与您长伴!(作者:谢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