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一个朋友聊Q,我不小心用了些不文明的词语,她就坦诚相告:“每次你说这些不文明的言辞时,我都不想理你,并且很生气。”她又说,作为好朋友,自己应该指出我的毛病。我很感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边那些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少了。不是因为长大了,自己就变得完美了,而是大家都不愿(不便/不敢)说出来。看到我的种种毛病,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想法。A类人想:“这人就是这种素质,庶子不可教也!”,B类人想:“这人有毛病,但与我无关,少管闲事!”也有C类人想:“这人其实还好,但有一些毛病,能忍则忍咯。”还有另外D类人会想:“这人是有毛病,但我希望他好,我一定要指出来让他改正。”
荀子有言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环顾自己的朋友,A类人应该不会有,B类也该很少,D类也不多,普遍的是C类。诚然,我感谢那些宽容我缺点的朋友,他们给我自信的空间。但是,我更感激那些指出我缺点并让我改正的朋友,他们给我前进的方向。
然而,真正敢于指正我的朋友却很难得,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要承担这样的风险:“我坦然告诉你,你却不领情,埋怨我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所以,如果没有对朋友的真切关爱、足够信任和殷切期待的话,他们何苦要去冒这个冷峻而普遍的风险呢?
再反观自己,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对别人的毛病能忍则忍,不能忍的就走开,实在不行,才会冒险相告。虽然一般他们嘴里都会说:“你说的对,我好好改正。”但难免有些人内心会对我产生偏见:“我不好,就你行是吧!”出于这种顾虑,又加上自己的某种谦卑,我更不愿指出别人的毛病。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那些从不纵容我缺点的人都是最爱我的人,可能当时他们的做法会让我不理解,甚至对他们产生恐惧,然而,我却因此而改正了各种毛病。六岁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母亲放钱的地方,就顺手拿了7.5元钱,母亲知道后就狠狠地打了我。我哭了,母亲也哭了。从此我再也不敢偷东西了。学前班时,老师叫我们在教室看书,老师走了我们一群人就跑出教室去玩。老师之后回来,罚我们站水沟。从此,我再也不敢不听老师的话了。五年级时,我和很多孩子一样,也学着玩扑克赌点小钱。那天和同学在家里玩得正酣,哥哥回来,劝阻不听,便冲过来把纸牌一收,扔上屋顶。我又哭了,从此再也不赌博了。
长大了,亲人不在身边,看不到也管不着了,老师教学繁忙,也没时间教导。与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与亲人老师相比,同学朋友有不便的地方。因为大家辈分相同,资历相似,难以形成强大的说服力。而且,年轻人难免有虚荣和逆反心理,你的好意劝说未必能被对方理解。所以,要同学朋友帮自己指出毛病确实不是很容易的事。
初中毕业时的同学录,有一个同学的留言让我特别醒目。他说,你学习勤奋,成绩也好,不错,但是也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他的话一语中的,给我提了个大醒,直到现在还振聋发聩。上学期,我忙于各种事务,累得不行。有个朋友听说后,告诫说:在大学参加各种社团工作可以锻炼自己,但记住不能在这些工作中迷失了自己。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定要留出时间给自己。这些话,非常值得我去反思。而昨晚,朋友的这句小小的提醒,又岂不是用心良苦呢?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尤其是不自觉的言语,最直接地反映了他的本性。注意自己的措辞,其实就是要检点自己的心灵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此,我庆幸自己还有许多面“镜子”,他们在毫不忌讳地呈现出我心灵的污点,也让阳光反照入我的心房。
镜,不掩恶,亦不虚美。友,淡如水,而亲似酒。这样如镜子般的朋友,我称之为“镜友”。人生有此镜友,是我莫大的幸运。时光流逝,许多甜言蜜语都会云过风轻,但你们的铮铮良言,却依然会镌刻在我的心坎上。也许当年任性的我未能虚心地接受你们的建议,但今天的我却珍藏着,努力着。今天开始,我愿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接受你们的指正,以更加进取的态度改正自己的缺点。
(作者:谢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