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号,由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主办,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承办的“同济之春”青年科技文化节之第十届“春之约”辩论赛决赛在同济医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学生工作处常务副处长邓静萍、校团委副书记李剑如、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及分团委书记到场观看比赛。
比赛开始前,校团委副书记李剑如致辞,他对到场的领导、嘉宾、评委、观众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强调,辩论赛能够锻炼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提升大家的人文素质,是展示个人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他预祝比赛圆满成功。
本次辩论赛从5月22日开始,经初赛、复赛到最后的决赛,历时三周,共有8个院系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第一临床学院和第二临床学院进入决赛。决赛的主题是“成功是否可以复制”。正方为第一临床学院,他们的观点是“成功可以复制”;反方是第二临床学院,他们的观点是“成功不可以复制”。在双方辩手自我介绍后,比赛正式开始。首先,由正方一辩李季同学作开篇陈词。他将成功与魔术表演进行类比,提出“善于总结、利用他人的经验,就能获得成功”这一观点。他还用腾讯公司通过模仿获得成功的例子,说明不同人的经历、成果、处境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复制可以避免走弯路,是成功的一条捷径。紧接着是反方陈词。反方一辩鲍璇同学从定义出发,明确了复制不等于借鉴,并通过“事物之间有差异性”、“成功经验有保质期”等观点论证了“成功不能复制,复制的不是成功”。接下来是攻辩环节,双方二、三辩分别选择对方二、三辩进行问答。正方首先利用“太阳”一次具有多种含义的观点类比“复制”,指出“复制”不是简单的重复、抄袭。反方则引用东欧各国照抄苏联制度而导致国家解体的例子论证了成功要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双方围绕着“复制”与“借鉴”的含义进行攻辩,时而抛出伊利与蒙牛的例子,时而提出引用“先来后到”的俗话,思维之机敏、言语之犀利,不时引来阵阵掌声。紧接着是最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正方二辩张巧同学从自己的发型与对方一辩相同这个角度出发,说明复制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而反方一辩也不甘示弱,立即指出自己并非复制他人的发型,只是巧合。一来一往,逗得不少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从学习历史的意义,说到东施效颦的尴尬,甚至论及豆腐在中国与日本的流行。正方的强大气势,凌厉进攻,反方的机敏灵巧、从容不迫,都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的最后,由正反双方进行总结陈词。反方四辩祁磊同学首先总结。他指出了正方的三个错误,并从成功的保质期、个体的独特性、创新才能成功三个角度重申了己方观点:成功不可复制。正方四辩罗琪星同学则从“复制”、“成功”的内涵入手,强调了针对自身的能力、处境,有选择性地复制他人经验,就能成功,并指出复制与创新并不矛盾。
比赛结束后,由同济才子王智平老师进行点评。他首先肯定了正反双方的优点:正方强调了成功的共同性、强调了复制是捷径的观点;反方则提出了人的差异性、创新的时代要求。双方在这些观点上反复争夺、思维敏捷,风趣幽默,留下了许多亮点。同时他也指出了比赛中的一些遗憾:立论不够坚实、定义的限定不够明确、论据欠充足、有离题现象等。
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本次比赛的获胜方是正方第一临床学院代表队;本场最佳辩手是反方二辩、第二临床学院杨亚龙同学。随后,分别由学工处邓静萍处长、基础医学院周新宇书记、第一临床学院刘亚玲书记给冠军队、亚军队、最佳辩手颁奖。在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比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