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动态
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动态  -  正文
医管院师生赴同济医院开展"双师教学"第二课

作者: 时间:2025-03-18 点击量:

3月13日,医管院师生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开展《健康数据治理与系统设计实践》双师教学第二课。本次实践活动由医药信息管理系主任沈丽宁教授与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任宇飞高级工程师联合牵头,教学团队成员包括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技术团队、医药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向菲副教授、周利琴副教授、李信副教授、付谦副教授,讲授内容聚焦医院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实践。医管院图书情报专业40硕士生参与实践学习,通过"案例剖析+场景实训+思辨研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

数字化转型实践:同济医院的“云端筑基”与智慧升级

丽宁教授首先进行理论课讲授,他指出健康数据治理需锚定四大核心:统一数据标准以破除信息孤岛,构建安全体系保障隐私与系统稳定,科学规划信息系统支撑可持续发展,严格对标国家政策贴合临床需求。强调数据治理需从流程到管理全面优化,让分散的数据真正服务于医疗质量提升。

任宇飞副主任以同济医院信息化建设为蓝本,详解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成果: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多院区系统统一部署,确保医疗服务同质化;将200余个业务系统迁移至云端,依托光纤环路网络抵御外部中断风险;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枢纽,嵌入国家医疗核心制度,严控医生资质准入,结合AI阅片、智能手术室及重症设备互联,显著提升诊疗效率与安全。他强调:“技术为骨、管理为脉、安全为盾”的防护体系,推动医院从“上云”迈入“用云”的深度变革。

数据安全纵深防御:筑牢医疗信息“防护墙”

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孙润康工程师聚焦医疗数据安全痛点,强调医院安全体系需技术防护、制度规范与人员意识三维协同通过动态权限管理实现“最小授权”,依托操作审计追踪异常行为,结合威胁情报联动构建覆盖"云-管-端"的纵深防御机制,通过动态权限管理、操作审计与威胁情报联动,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硬核基建探秘:云端底座的“零中断”实力

在任宇飞与孙润康带领下,师生实地探访医院核心机房,见证数字化转型的硬核支撑:模块化UPS电池组可实现电力无缝切换;精密空调用于保障恒温环境;环路网络自动容灾设计,可成功抵御光纤中断。

互动思辨:AI赋能医疗的机遇与挑战

在交流环节,学生围绕技术落地细节踊跃提问任宇飞副主任逐一回应他指出同济医院已试点AI病历质控工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自动识别逻辑矛盾、术语错误,质控效率提升40%,但人工复核仍是必要防线。针对AI评价体系,他强调技术需回归临床价值——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帮他们从繁琐事务中抽身,聚焦核心诊疗决策。现场师生就技术伦理、数据偏见等议题展开热议。

后续实践部署:阶段汇报与课题落地

沈丽宁教授在部署后续实践任务时指出产学研协同需以真实场景为土壤,以治理痛点为导向。他强调,各小组须以“选题锚定业务需求-分工细化责任矩阵-进展动态反馈优化”的三阶机制推进研究,项目成果评估将围绕理论创新性、技术转化力与团队协作效能三大维度展开。六名业界导师发布实践课题,聚焦区域健康数据治理模型优化、智能诊疗系统算法升级及多模态临床数据建模应用等方向,并进一步强调课题设计需嵌入实际业务流程,以治理痛点驱动技术创新闭环。

课程凝练:以治理筑基,用数据赋能

沈丽宁教授做总结,他强调健康数据治理需以治理为基、应用为魂,三次汇报不仅是成果检验,更是思维迭代的契机。他勉励师生深入理解数据标准化与安全合规的协同逻辑,将学术理论转化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方案,让数据成为医疗创新的血液,以安全筑基,用数智赋能未来。

此次“双师教学”通过“学术导师+行业专家”的深度协同,有效打通了理论教学与实战应用的壁垒。通过行业导师的案例解析让学生直面医疗信息化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概念。场景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技术实操能力,更通过"双师"视角理解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安全、效率与人性化服务的平衡逻辑。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地址: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5楼
邮编:430030
电话/传真:027-83692727
学院邮箱:mms@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