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社区基本药品供应模式研究
博士研究生:王峥 导师:姚岚 教授
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
在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将重点放在了对医药(流通)成本的降低上,因此提出并大力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基本药物制度。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从整个行业药品供应链的角度入手,开展了针对医药流通领域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链(管理)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如何使基本药物真正能够在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中实现最大限度地获取和经济上可得而进行探索,并据此建立了规划模型,以实现高效低耗的药品“分配”,试图为解决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一些探索和尝试。
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文字资料来源于Springer Link,CNKI数字图书馆等中、英文全文数据库,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卫生行政部门、医药配送公司知情人、供应链专家共计25人进行了定性访谈,并与相关专家就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专题讨论;数据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某城区辖下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间1103种基本药品的库存记录。
定性分析:通过文献研究与访谈资料分析,了解供应链管理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与成效、国内药品流通领域的现状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供应模式,在归纳综合的基础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探索、论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及相应配套策略的可行性。
定量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研究结果:
1.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归纳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的(主要)供应方式及对其所做的尝试性改革,并对其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药品的流通现状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2.通过对药品流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国外同行的实践经验,参照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药品供应高成本的解决之道――实施药品供应链管理,并对该模式运用于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及相关的实践进行分析和论证。
3.论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提出了对一定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连锁式经营和提供差异化服务也是增值服务的策略,以期通过联盟形成规模效益和减少重复开支、提供增值服务将相当一部分的适宜人群从大型医疗机构中吸引过来,使联盟内产生的收益大于原来各单位收益之和。
4.阐述连锁经营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应注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在基本药品的采购模式、采购数量预测、库存控制等方面要注意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并以北京市某城区为例,探讨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的需求预测、库存设置的方法和模型。
5.本着供应链上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对配送路线、库存成本、仓库(配送中心)选址等各个效益悖反元素之间的利益均衡及统一资源调配,构建了以追求总体成本的最低和规模经济效应的适用于连锁经营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配送的系统模型,并提出了模型评价指标。
结论和建议:
将供应链上各方利益都纳入综合考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连锁经营和实施供应链管理从理论上是可行的。要使该系统能够行之有效,需要社区卫生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在观念上和实际行动中充分予以配合,因此建议:
1.使用现代物流手段实现对机构在行政、业务上的管理(如进行集团协调式的集中采购、注意药品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积累、科学地控制库存水平、信息共享),并在实现“共赢”的不断谋合的过程中对现有的资源作进一步的规划与整合。
2.采用准时制和高效消费者响应等运营系统,以需求拉动供给。
3.在信息化程度许可且供需双方的信息系统可互相匹配的条件下,社区卫生机构可将部分药品库存向上转移至其供应商处;
4.第三方物流尽快向第四方物流功能延伸;保持对药物配送全程中的监控。
创新与不足:
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将商业化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应用到公益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营及其基本药品的供应和“统一配送”中,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型;为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和实现其功效,提出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连锁经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的集团联盟而形成规模效应,提供有别于其他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的差异化服务(即增值服务)提供模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供应链,涉及了多个利益方,各方的关系如何维护、冲突如何协调没有进行探讨和研究;而由于医疗机构对药品消费的历史数据累积不足,无法求证一个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需求预测模型,同时对数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充分,而无法对所构建的配送模型进行求解以及实践效果印证。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配送,连锁经营,成本,增值